船舶运输是世界贸易的重要工具之一,世界货物运输量的80%是通过船舶运输来实现的。为了保障在海上的宁静航行,种种船舶需要凭据自身的装载状态和性能加载一定量的压载水,保证船舶的稳定性和浮性,为此每年全球船舶携带的压载水约有120亿吨。由于压载水包罗种种差异的浮游动植物,成为各大洋之间生物物种侵害的主要泉源,目前已经确认约有500种有害生物物种通过船舶压载水船舶在全球流传,对差异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4年通过了《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条约》,同时要求种种压载水处置系统和设备只有通过IMO“压载水管理系统认可导则(G8)”和“使用活性物质的压载水管理系统批准法式(G9)”规定的测试,而且经IMO的批准后,各国管理部门才气发表型式认可证书。
为了打破发达国家在压载水处置系统研发的垄断职位,国家科技部、国家海事局等政府部门以及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等企业相继投入大量经费组织攻关,先后开发了多种压载水处置系统,有些技术已经进入实船测试阶段。但是凭据IMO的规定,对于活性物质、制剂和处置后的压载水必须进在GLP实验室体系下通过生态毒性测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生态风险评价,才气进入IMO的批准法式。
为此,宁静评价中心2008年开始先后负担了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的2套压载水处置设备的生态毒性试验和生态风险评价事情。通过2年的不懈努力,中心在处置压载水的环境宁静评价事情取得可喜结果:
1、探索和建立了切合我国海洋区域条件的处置压载水生态毒性试验要领
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处置压载水的海洋生态毒性试验尺度,中心为此组织技术主干,凭据中国的海洋区域特点,从数量众多的海洋生物中选择了青岛大扁藻 (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 tsingtaoensis)、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作为处置压载水对海洋藻类抑制试验的受试物种;从上海和丹东引进黑褐新糠虾 (Neomysis awatschensis)作为处置压载水对海洋无脊椎动物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受试物种;从广州引进鰕虎鱼 (Ctenogobius gymnauchen) 作为处置压载水对海洋脊椎动物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受试物种。同时通过查阅大量OECD、ASTM、美国EPA OPPTS和WET要领以及国内相关尺度,最终确定了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处置压载水海洋急性和慢性生态毒性试验要领。
2、建立了处置压载水的生态风险评估体系并有效实施
凭据处置压载水的特点,寻找适合的风险评估模型对于处置压载水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中心接纳国际通用的MAMPEC模型先后对上述2套设备的处置压载水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同时为两家单元撰写了有关处置压载水水生毒性的质量保证计划(QAPP),出具了包罗种种化合物的全套中英文风险评价陈诉。为其通过中国国家海事局的型式认可和国际海事组织的开端批准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3、测试结果顺利通过国家管理机构的型式审查和IMO的开端批准
经过安评中心各级领导和技术主干的配合努力,中心凭据IMO G9的要求,顺利完成了2套压载水处置系统8项海洋鱼类、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急性、慢性毒性的GLP试验,分别出具了8套中英文陈诉和2套QAPP陈诉和风险评价中英文陈诉。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与清华大学的压载水处置系统先后于2009年顺利通过中国国家海事局和中国船级社的型式认可,同时分别通过了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开端批准,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仅有的既通过国家海事局型式认可,又通过国际海事组织的开端批准的两家企业。
目前中心又负担而且已经顺利完成了两家单元的处置压载水通过国际海事组织最终批准所需进行的相关生态毒性试验和风险评估陈诉事情。凭据IMO G9的要求,共完成两家单元的2套压载水处置系统的40项海洋鱼类、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急性、慢性毒性的GLP试验,分别出具了40套中英文陈诉和2套QAPP陈诉和风险评价中英文陈诉。
由于在《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条约》生效后泛起的压载水处置技术产物市场容量预计在130亿美元左右,这也为我们进行处置压载水的环境宁静评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要继续完善我们的试验体系和风险评估要领,鼎力宣传我们在处置压载水的环境宁静评价领域取得的结果,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安评中心委托进行相关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