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合肥12月7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接纳新要领,将厨余垃圾中的小龙虾壳等合成制备成一种高性能电极质料。
这一研究结果日前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碳》(Carbon)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朱锡锋教授研究团队提出“废弃生物质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质料”的新要领,接纳农林废弃物热解获得的重质生物油和厨余垃圾中的小龙虾壳,通过简单的合成即可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电极质料。
据介绍,这项结果基于生物模板-碱活化的要领,以小龙虾壳为辅助质料,从重质生物油中乐成合成了具有超高比外貌积、高孔容和适宜氧原子含量的分层多孔碳。同时,他们还研究了活化温度对分层多孔碳杂原子含量的影响,并对获得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质料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研究显示,与现有电极质料性能相比,朱锡锋教授研究团队所制备的分层多孔碳在超级电容器性能测试中,体现出宽事情电压、高能量密度的明显优势,可用于包罗电动汽车在内的诸多应用领域。
朱锡锋体现,这项结果为从农林废弃物和厨余垃圾等废弃生物质资源中获取高附加值产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