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1982年建立农药挂号管理制度,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生长和完善的历史。截至2012年12月31日,我国农药挂号产物共有29631个,正式挂号产物27784个,临时挂号产物1348个。然而,由于我国现行农药挂号管理制度还未建立常态化农药退出机制,多数农药产物仅需定期续展,产物可以无限期生产、使用,很难主动退出。近期在深圳举行的中国农药进出口形势分析及经验交流会上,农药检定所再评价随处长宗伏霖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构建中国农药再评价挂号体系的一些设想和事情计划。
农药再评价挂号是指运用最新的科学评价技术和要领,对已批准挂号并生产、使用的农药有效性、宁静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系统重新评价,以满足不停生长的社会经济与各项宁静尺度的需要。建立农药再评审制度是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域加强农药管理的通行做法。
现有挂号产物中大量连续使用,残留超标、环境蓄积、抗性生长等问题尤其突出;部门挂号的产物,各项资料缺失,且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宁静性评价;已挂号农药产物在生产使用中袒露出的问题,给农业生产、农药市场监管带来巨大压力,也给农药宁静管理埋下巨大风险隐患。
再评价挂号的物质基础
我国常年生产、使用的大宗农药品种300多个,年使用量在50万吨,全年生产量300万吨以上,出口数量到达160万吨。因此,现有农药产量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作为全球第一大农药生产、使用和出口大国,对已挂号的农药进行越发严格、宁静的管理,不仅对我国农业生产、粮食宁静没有倒霉影响,而且能大大减少农药对农产物质量宁静、环境的负面压力。
再评价挂号的技术支持
我国1982年实行农药挂号制度,挂号资料要求进行了3次修改,增加并提高了与食品和环境宁静等方面相关的毒理学、环境、残留等方面的评价尺度和技术指标。同时,作为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主席国,我国加入了国际农药残留尺度制定,跟踪国际农药残留变化动态,熟悉了农药残留尺度体系。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农药全球联合评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了双边和多遍农药挂号合作,提升了农药风险评估技术水平。
再评价挂号的规则支持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强化了挂号后农药有效性和宁静性监测与评价。使相应农药挂号证的取消和变换有法可依。
此外,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已经开展并制定了农药再挂号的管理和制度要求,为我国提供了借鉴经验。美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等都凭据本国农药管理情况,制定了相关制度要求,在保障农业生产、农产物质量宁静,淘汰落后农药品种、产物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具体目标
通过对生产上多年使用的挂号产物进行系统再评价,淘汰一批宁静风险高、效果、效益差的品种、产物,确保农业、林业生产和农产物质量、生态环境、人畜宁静。计划于2014-2016年,每年选择10-20个挂号时间长、用量较大的品种开展再挂号评价。并充实发挥现有技术储蓄优势,将风险分析控制、作物群组化管理理念引入再评价挂号管理事情中,引导申请企业转变挂号管理理念和行为。同时探索建立切合我国国情的农药再评价挂号事情规范。
未来重点事情
首先收集美国、欧盟等国家再挂号事情相关内容,了解其在再评价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式。系统梳理我国已挂号品种情况,结合我国国情,在农药管理措施中完善农药再评价挂号政策规定。
其次,启动我国农药宁静事故监测运行事情,组织开展已挂号农药的有效性、宁静性、经济性跟踪监测;运用网上平台开展农药宁静事故信息收集和分析。
凭据我国农药品种挂号情况,拟定已挂号农药品种通例再评价进程规划,凭据日常宁静性监测、评委会意见,开展潜在风险品种预警、再评价启动事情。
农业部还将开展临时、正式挂号评审委员会提出的潜在风险农药品种情况汇总事情。提出需要关注或存在风险的品种、产物,做好监测,并提出相关品种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