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黏土外貌多环芳烃类物质具有光化学降解性能。相关研究日前发表于《应用催化B辑:环境》、《毒性质料杂志》等。
相关专家认为,该研究为多环芳烃污染的深度光催化氧化治理技术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持。
多环芳烃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或工业活动的排放。土壤是多环芳烃的主要汇集地,且多环芳烃在表层土壤的光催化降解是影响其环境转归的主要过程。
研究人员以多环芳烃菲为研究工具,通过考察黏土外貌菲的光化学行为,分析菲光解产物和路径,探讨黏土层间微环境理化特性对菲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影响,得出黏土有促使多环芳烃光催化降解性能,且黏土外貌理化特性和污染物分子特性决定着多环芳烃的反映速率和降解产物漫衍的研究结论。
研究人员对菲在差异类型腐植酸与黏土复合物外貌光催化降解动力学进行对比,分析腐植酸在菲的光化学过程中可能的光敏化作用、吸附滞留作用和自由基捕捉作用。
结果证实,黏土外貌少量富里酸和胡敏酸的存在会促进多环芳烃的光化学降解性能,但当两种腐植酸的含量凌驾某一临界值后,其存在会抑制多环芳烃的光化学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