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是科学前沿进展和研究结果的重要流传载体。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主编黄伯云对学术期刊建设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近日,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要办妥学术期刊,既要重视基础研究,刊发理论性强、学术水平高、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又要关注结果转化,重视应用开发性研究的论文。
作为行业特色明显的学术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连续10年在同类科技期刊中均居第一位,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
20年的办刊历程中,《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先后实行了中、英文版内容疏散,增加印张数,改小16开为大16开,改季刊为双月刊、月刊出书等措施,扩大了出书规模,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与办刊合作,加快了网络建设和数字化出书进程。一步步地,该学报由名不见经传的小刊生长成大刊、名刊,跻身质料、冶金、金属类期刊先进行列。
“总结起来,坚持特色生长、突出报道重点是学报取得较好结果的重要原因。”黄伯云介绍,《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始终坚持以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生长为己任。凭据国家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生长战略规划,明确了有色金属学科的定位,密切关注和配合了有色金属及相关领域前沿学科交叉生长的需求,集中该领域的专家优势和信息优势,在满足学科专业创新生长需求的基础上,显现了刊物的特色优势。
针对国内部门学术期刊重经济效益而忽视论文质量,以及学术界重视国外期刊而轻视国内期刊,导致大量高水平稿件流向国外等问题,黄伯云认为,当前我国科学研究快速生长,学术交流活动频繁,学术刊物应该把推动科技事业进步和培育高水平学术团队作为核心目标。
黄伯云强调,目前对科研人员及学术论文的评价体系有待革新与完善,学术论文应该重质量而不是看数量。“重国外轻国内”倒霉于促进国内广泛的学术交流,倒霉于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与学术水平提升。
“我国的学术期刊应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办刊,提升刊物的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和出书质量,加强组稿和约稿事情,提升论文学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同时提升数字化出书水平,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作者和忠实读者,才气走上高水平、高质量生长的门路。”黄伯云说。